四川省養殖散戶與規模化養殖場在數量上的比例往年都穩定在6:4左右,而隨著非洲豬瘟與新冠肺炎的爆發,四川省規模化養殖場的比例已經超半,達到了53.8%,并且預計明年散養戶與規模化養殖的比例將為4:6。
疫情期間環保壓力增加,養殖成本也不斷上漲,一些抗風險能力小的散養戶在不穩定的情況中選擇退出養殖業,散養戶數量正在快速下降。
散養戶數量正在減少
散養戶面對規模化養殖該如何生存
散養戶不管是在技術經驗,還是人力財力上都不及規模化養殖場,甚至也不能拿到規模化養殖場那樣標準的補貼,還要面對規模化養殖場市場競爭的壓力,這些都讓散養戶的經營舉步維艱。
散養戶雖然路比較難走,但并不是沒有未來,現如今規模化養殖場之所以如此瘋狂擴張,是因為當下疫情原因,消費需求大使得豬肉市場繁榮。豬肉市場并不是一成不變的高漲,一旦疫苗研發成功使用,加上國家的宏觀調控,就會讓豬肉回歸正常的價格,此時規模化養殖場就會失去優勢,縮減擴張,散養戶們就會更加具有生命力。
此外,散養戶要想生存下去,還要面對越來越嚴格的環保政策,養殖場突出的問題就是養殖場臭氣和糞污問題,妥善處理好這兩者,為自己免去被環保部門處罰的風險。目前很多養殖場在除臭方面使用嵩安環保生物除臭劑,除臭劑綠色環保,除臭率在90%以上,可去除養殖廠內臭氣。在糞污處理上,散養戶可采用糞污還田的方法,資源利用,節省成本。
散養戶該如何面對規模化養殖場的競爭
很多人認為散養戶退出養殖業是好的辦法,但養殖戶如果可以洞察市場形勢,懂得分析市場上的各種利弊因素,選擇正確的經營手段,相信散養戶也可發展得很好。